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

帕海貝爾 - 卡農(四重奏版)








卡農(Canon這個詞原意是指教規、宗教法規、規則或者經典之意,在音樂上是指複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:各個聲部有規則地互相模仿,也就是後面的聲部按一定的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。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叫做卡農曲。我們經常聽到的輪唱曲就是卡農曲的一種。


但在歷史上所有的卡農曲當中,帕海貝爾《卡農》最為著名,一般人說起《卡農》都是指這首。這首曲,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,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,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,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,每段更是僅有兩個小節的旋律供重複拉奏;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個小節,重複達二十八次之多,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,絲毫不會感到單調。能禦簡如繁,作者可以說已臻化境。


帕海貝爾是誰?
巴赫的老師-----帕海貝爾


一位非常有天分和多才多藝的德國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,他的教堂禮拜音樂和鍵盤音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,包括他自己的孩子。


聽到這樣的評述,熟悉古典音樂的人一定會斷定這說的就是約翰?塞巴斯蒂安?巴赫,然而,這話所指的卻是比巴赫早30年出生的約翰?帕海貝爾。


約翰?帕海貝爾(1653-1706),是巴洛克時期相當重要的作曲家,他的音樂深深影響了音樂之父巴赫。他出生於德國的紐倫堡,早年隨施韋默爾學習音樂,但因支付不起學費,次年轉學。 1673年至維也納。 1677年至愛森納赫,擔任了一年的宮廷管風琴師。愛森納赫也是德國音樂的故鄉,巴赫在這裡誕生,在巴赫雙親去世後帕海貝爾成為巴赫兄弟的監護人和老師。


帕海貝爾《卡農》創作於他27歲時,當時他正與芭芭拉?蓋布勒熱戀,因此據推測《卡農》很可能是愛情促成的音樂靈感。 1681年,他娶芭芭拉為妻,但兩年後芭芭拉難產過世。隔年後再婚,這次婚姻為他帶來了7個子女。帕海貝爾的子女中,有兩個兒子都是成功的作曲家。


帕海貝爾《卡農》是一首精美的古典音樂小品,全長5分鐘左右,與其他很多旋律複雜、篇幅冗長或者內涵深奧的古典名曲相比,它因簡單明朗輕快悅耳的旋律而普遍被應用,更是樂迷票選最喜愛的古典入門曲目。


帕海貝爾被保留下來的室內樂為數不多------所以他也許對那個領域並未專注太多。 19世紀20年代的一位專家發現並出版了帕海貝爾的伴有通奏低音的D大調三小提琴卡農與吉格,給帕海貝爾的作品添上了色彩的一筆,使他更為公眾所知,而卡農也隨即成為古典發燒音樂行列中的最熱主題。





音樂選擇

   帕海貝爾 - 卡農(四重奏版)
Google+ 留言提示
◆ 必須有 G+ 帳號才能留言。
◆ 【公開留言】的分享對象,除了「公開」以外,還必須輸入「Songwith violin」之後選擇正確的頭像,我才能收到留言通知,請參考下圖步驟:

◆【私密留言】請將上圖步驟 1 去除即可
若需要小茗回覆,但萬一分享對象無法選擇正確的「Songwith violin」頭像時,建議使用 Blogger 留言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